找到相关内容21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平凡的回忆——为敏智老和尚上生周年纪念而作

    德性,做学问,与世无争。我们的院长,正是被他的操守及敬业精神所感,才请他主持正心佛学院。  当年,战后的香港,经济凋零,民生艰苦。院长限于财力,不敢多招学生,我们也为了节省伙食开支,往往在课余饭后,跑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5659540.html
  • 苯教在吐蕃的初传及其与佛教的关系

    相反,应该安于现状,与世无争,行善积德,苦修来世。这种思想的普及大大有利于安抚那些不安于现状,愤世嫉俗,揭竿抗争,对统治阶层构成威胁的人群,有利于他们的统治;再次,佛教的出世思想视世间为无边的苦海,提倡...

    才让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4259685.html
  • 柳宗元“统合儒释”思想新论

    而已尔。”文郁由儒到释,不为名利所诱,与世无争,方能摆脱遭人诽谤而贬退的厄运。去佛道里找寻寄托,希望解脱,也是对现实不满乃至抗争的间接的方式,佛教虽是出世的,但从某个角度讲,佛教也是不能离开世间的客观...

    杜寒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962120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六章

    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人应修身养德,与人无求,与世无争。且宜多行正道,仁慈济世,一不愧天地,二不昧良心,故《易经》云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  然修身行善,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663705.html
  • 少林隐僧释德建——少林禅武医第四代传人释德建探密

    必要时还有官司要打。尽管他是那么想淡泊名利、与世无争,但他毕竟是个社会人,禅武医更是脱离不了社会这个载体。他隐居得再深,该来的还是纷至沓来。身心肩负着禅武医大业与传承重任的德建,还是以积极阳光的恣态去面对...

    弋梅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668903.html
  • 试论宗教对老舍文学创作的影响

    活活的活着,我想,我也会得到永生! ”[14] 老舍在此已经把看破红尘的佛教文化和时代主题联系起来,在老舍眼里,与世无争、苦读经书、吃斋念佛的宗教界人士必须在民族危亡时候挺身而出,团结知识分子,投身火热...

    王俊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5269490.html
  • 峨眉山 山势雄伟 隘谷深幽 飞瀑如帘

    成。身旁弟子习之,呼之玉女拳法;同道相誉,称曰娥眉拳。后弟子至峨眉山,偶谐其音,始称峨眉,此拳名之始末也。恐汝不识,为汝志之,师本与世无争,娱身可矣,御侮可矣,奚传姓名?”   峨眉十景   金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5986305.html
  • 寒山文化:民族精神与世界意义——在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上的专题发言

    ,碑刻文化,等等,构成了寒山寺的文化基座与骨架;其二,寒山、拾得及其后继者的行为文化,长期避居于天台寒山,离群索居,鄙弃名利,清苦自持,忍让和合,与世无争,构成了两位高僧的充满禅意的生活与行为方式;其...

    任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391633.html
  • 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

    病态   有些人,自己没有本领去创业,去发展,见到别人来创业,来发展,就不喜欢他成功。拿佛教里面来说: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出家人,难!做一个无沾无染的法师,做一个弘法利生的布教师,更困难!你很会演讲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02042456.html
  • 唯识法门与心理健康

    有攀缘,  从有攀则为病本。   人总是在生活中刻意要求与别人比较,才有了争夺倾轧。想要得到好的美色和名器,想要满足各种欲望,或者想要追求清誉而与世无争时,都会产生攀缘,而攀缘将导致烦恼与痛苦。从...

    郑石岩(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教授)

    |心理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25311556.html